首页 > 每日快讯 > 2024-03-27 每日快讯 > 《顺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
《顺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

来源:北京顺义区人民政府 编辑:侯小南 发布时间:2024-03-27 17:27

  《顺义区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

  一、文件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答:为切实做好我区大气环境管理工作,按照《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要求,区生态环境局起草了《顺义区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行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切实改善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

  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完成北京市下达的空气质量目标要求。全区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2微克/立方米,一季度平均浓度不高于46微克/立方米;各属地PM2.5年均浓度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础上,实现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区优良天比率76%以上;重污染天数全年4天以内,一季度3天以内;全区、各属地降尘量控制在5吨/平方公里·月左右(扣除沙尘影响);累计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510吨、氮氧化物(NOx)减排1270吨。

  三、任务清单有哪些?

  答:共涉及五方面26项59条任务。一是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低(无)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推进VOCs存量综合整治,促进油品储运环节减排,推动企业绿色升级。二是实施氮氧化物(NOx)减排专项行动。削减固定源NOx排放量,推动机动车清洁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强化移动源排放监管,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是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落实扬尘管控责任,提高扬尘监管水平,完善扬尘管控机制,加强餐饮油烟源头管控,加强氨排放、烟花爆竹等管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噪声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类接诉即办工作成效。四是开展“一微克”行动区级示范。主要涉及提升重点镇(街道)空气质量以及“油换电”“油换氢”、VOCs深度治理、清洁能源3类示范项目。五是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发挥生态环境经济激励引导作用,强化督导、执法和信息公开。

  四、进度如何安排?

  答:2024年年底前应完成35条任务,4条任务按具体节点完成,20条任务长期坚持。

  五、责任如何分工?

  答:城市管理、交通、公路等31家区级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照《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做好分管领域及辖区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六、执行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标准。

  七、惠民利民举措有哪些?

  答:在巩固大气环境改善效果的基础上,推动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增加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通过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氮氧化物(NOx)减排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开展“一微克”行动区级示范、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改善全区空气质量。

  八、关键词诠释有哪些?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

  PM2.5:又称细颗粒物、细粒、细颗粒。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微米以上,计量指标单位为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

  TSP: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最新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之分,人为源主要是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活动排放出来的;自然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沙尘经风力的作用输送到空气中而形成的。

  九、与2023年行动计划相比有何不同?

  答:针对一季度沙尘天气及污染过程频发,设定了该时段的空气质量目标,指标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突出问题导向。

  《顺义区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

  一、文件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答:为切实做好我区水环境管理工作,按照《北京市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要求,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顺义区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居环境、饮用水水质安全为重点,措施全面、保障有力,切实改善老百姓关心的水环境问题。

  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顺义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的目标要求。市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COD)减排2030吨、氨氮(NH3-N)减排230吨。

  三、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共涉及三方面15项39条任务。一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饮用水、地下水保护,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城镇、农村、工业等领域水污染治理并巩固治理成效,深化跨流域、跨部门、跨区域的水质监管和执法,持续完善水生态领域“三监联动”。三是加强水生态修复。保障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

  四、进度如何安排?

  答:2024年年底前应完成19条任务,2条任务按具体节点完成,18条任务长期坚持。

  五、责任如何分工?

  答:水务、农业农村等12家区级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照《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做好分管领域及辖区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六、执行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水污染防治相关标准。

  七、有哪些惠民利民举措?

  答:该行动计划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居环境、饮用水水质安全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水污染防治体系,促进水资源利用。

  八、关键词诠释有哪些?

  化学需氧量(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可作为水体有机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氨氮(NH3-N):指水中氨氮含量指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中都含有,依据标准控制值,可作为一项水体污染物含量的指标。

  九、与2023年相比有何不同?

  答:目标任务延续了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国市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的要求;水环境治理方面增加了跨流域联防联控,推进流域共治,更好的落实顺义区河北省廊坊市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

  《顺义区净土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

  一、文件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答: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切实做好我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按照《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要求,区生态环境局起草了《顺义区净土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持续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三、任务清单有哪些?

  答:共涉及四方面17项40条任务。一是持续深入防控建设用地风险。科学、依法、精准开展建设用地风险防控,提升固体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协同推进京津冀固体废物管理。二是持续深入净化农用地环境。保障重点耕地安全利用,探索管控其他农用地土壤污染,促进农用地土壤质量提升,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三是持续加强未利用地保护。推进未利用地整治复耕与生态修复,严控未利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四是大力提升土壤环境治理能力,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监管,推动公众参与。

  四、进度如何安排?

  答:2024年年底前应完成39条任务,1条任务按具体节点完成。

  五、责任如何分工?

  答:规划、住房建设等17家区级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照《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做好分管领域及辖区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六、执行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

  七、有哪些惠民利民举措?

  答:通过持续深入防控建设用地风险、科学管控建设用地风险、深入净化农用地环境、持续加强未利用地保护等措施,持续改善全区土壤生态环境,助力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吃住安心。

  八、关键词诠释有哪些?

  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

  农用地:指农业用地,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坑塘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

  九、与2023年相比有何不同?

  答:工作措施更加精细科学,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及工作实际,在建设用地风险方面,以筛查台账为基础,考虑行业、生产年限等因素。在工业源防控方面,督促化工、电子、制药、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并根据结果整改提升。在固体废物收运处置能力方面,重点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回收废蓄电池的检查帮扶,督促规范经营、消防安全、污染预防等。在推动京津冀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强化危险废物跨区域联防联治,配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试点开展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污染防治。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加强新污染物含量抽检和依法处理力度。

  《顺义区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

  一、文件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答:为切实做好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依据《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顺义区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以及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切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碳排放强度同比持续下降,较2020年累计下降15%左右。

  三、任务清单有哪些?

  答:共涉及四方面17项37条任务。一是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管理体系。强化碳排放双控制度,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强化低碳试点示范。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推进能源低碳化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化,创建绿色智能供热体系,加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控制农业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三是加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四是强化综合保障和能力建设。提升统计核算和数据管理能力,强化绿色低碳经济支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开展交流合作。

  四、进度如何安排?

  答:2024年年底前应完成37条任务。

  五、责任如何分工?

  答:发展改革、城市管理等22家区级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照《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做好分管领域及辖区内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六、执行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标准。

  七、有哪些惠民利民举措?

  答:计划主要通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加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等措施,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构建提供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八、关键词诠释有哪些?

  温室气体: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

  碳排放强度: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即行政区域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来衡量经济增长同碳排放量增长之间的关系。

  低碳:指的是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九、与2023年相比有何不同?

  答:重点任务中增加了“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并对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提出了“较2020年累计下降目标由12%左右提高到15%左右”的更高要求。

  《顺义区生态保护2024年行动计划》:

  一、文件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答:为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要求,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顺义区生态保护2024年行动计划》,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目标,切实改善老百姓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力争稳中向好。

  三、任务清单有哪些?

  答:共涉及三方面13项28条任务。一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重点生物遗传资源,加强监测评估和执法检查。二是维护生态空间格局稳定性。加强重要生态空间和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监督监管,统筹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三是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开展GEP-R核算和应用,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森林城市创建,不断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进度如何安排?

  答:2024年年底前应完成27条任务,1条任务持续推进。

  五、责任如何分工?

  答:园林、水务等14家区级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做好分管领域及辖区内的生态保护工作。

  六、执行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生态保护相关标准。

  七、有哪些惠民利民举措?

  答:该行动计划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修复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环境保护体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八、关键词诠释有哪些?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系列指数的综合指标。算法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877—2021)。

  绿视率:指区域内人的视野范围内绿色植物占比的平均值,在三维空间衡量城市绿化的效果。

  九、与2023年相比有何不同?

  答:一是新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体工作措施。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对生态用地变化线索组织开展实地核查,提升生态保护精细化水平;推进生态补水建设工程,增强河道连通性。按照市级部门部署,督促指导各属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强化河湖自然岸线保护;林地、草地、耕地覆盖面积不减少;未利用地面积逐步下降;加大野生高等动植物、野生大型真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和北京市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力度;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二是推动公众参与。通过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北京湿地日期间举办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政策相关信息

北京市顺义区印发《顺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印发《顺义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其中包含顺义区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顺义区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顺义区净土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顺义区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顺义区生态保护2024年行动计划共五部分。

  2024-03-27 17:26  

热门

本周

本月